戲中作樂
今年澳門國際音樂節的“
戲中作樂”單元對爵士樂迷特別厚愛,選映了兩部跟爵士樂有關的影片。說起爵士樂,很難繞過已經八十歲、發行超過一千張專輯的Blue Note Records。而對《Blue Note Records: Beyond the Notes》導演Sophie Huber而言,如何以有限的八十五分鐘說出廠牌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無疑是一大挑戰。所幸這位曾拍攝廣受好評紀錄片《Harry Dean Stanton: Partly Fiction》的瑞士女導演不負所託,通過挑選具代表性的罕見歷史檔案影像、廠牌新老音樂家們的珍貴錄音室交流片段,展現多年來BN如何突破創作界限,尋找堅定的美學表達,成就只此一家的Blue Note Sound,並傳達爵士樂所體現的價值觀:自由、平等、對話。
而《Mo' Better Blues》作為一部以爵士樂手為主角的劇情片,講一名爵士喇叭手如何面對愛情與事業的糾葛,探討黑人藝術家的生存處境。不過更讓樂迷津津樂道的是幕後兩位代演奏的年輕獅子(young lions):Branford Marsalis與Terence Blanchard,還有為影片創作配樂的Bill Lee,這位著名的爵士原音貝斯手正是導演的父親。片中透過攝影、燈光與音樂營造出強烈的爵士樂氛圍,巧妙引用一些爵士樂手野史放進劇情裡,當然不能遺漏的,還有片中出現的John Coltrane經典專輯《A Love Supreme》。以戲論戲,《Mo' Better Blues》或許略顯鬆散,但如果以一名爵士樂迷的角度來看,卻是充滿亮點,樂趣無窮。
子 嬰